上线1年获6000万融资,3年获三位数大客户,日志易将利用人工智能,继续掘金日志分析

日志易CEO陈军

有人把数据比作21世纪的“石油”,当然前提是这个数据首先得是有用的数据。实际上世界每天都会产生难以计数的海量数据,这其中绝大部分是无用的,即垃圾数据。比如网络设备、系统及应用在运行时都会产生一个叫日志(log)的事件记录,而每一行日志都记载着日期、时间、使用者及动作相关的描述。这些日志对普通用户来说没有任何用处,对运维工程师来说也只是某些特定的信息有用,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日志基本等同于垃圾数据,食之无味,弃之亦不可惜。

不过就像勘探矿场一样,在你眼里一无是处的东西,在懂行的人看来,却藏着金子。成功有定数,创业也讲机缘,风口来来去去,有些机会注定是你的,而有些注定与你无缘。

就拿日志搜索管理与分析来说,把这门生意放在任何人面前,他可能都不觉得这是一门价值百亿美元的生意,除非你和日志“交情颇深”。就像日志易CEO在和创业邦交流时感慨的那样:“工作20多年,几乎都在和日志打交道”。

这位在思科、谷歌和腾讯三家科技巨头都有过长时间供职经历的IT老兵所从事的工作都跟日志分析有关,也见证了日志管理系统的整个发展过程,当然也深谙企业日志管理的痛点。

陈军回忆起在谷歌工作时的情景,“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前一天爬取的网页处理错误信息,用MapReduce写程序来分析统计日志里的异常情况。如果有一些新的异常情况出现,又得重新写程序”,就这样循环往复,其枯燥程度可想而知。

有痛点的地方往往也就意味着商业机会。或许是一个20年日志管理分析老兵的情怀,又或者是看到代表日志分析技术未来的Splunk时的触动。总之在阿里2014年收购高德之后,陈军卸下高德技术副总裁的职位,带领一部分高德和腾讯的老部下开启了在日志分析领域的“淘金之旅”,推出了运维日志和业务日志搜索分析引擎——日志易。

在陈军看来,以前日志并没有被重视,没有被集中处理,也很容易因为磁盘存满或者黑客入侵被删除,并且即使有相关的日志分析也只是做事后追查,并非实时监控分析。

虽然目前的日志实时分析处理有了相对成熟的方法,但仍需要基于Hadoop和Spark等框架进行定制开发,并非拿来即用的产品,且查询慢,处理相对滞后。而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工程领域广泛的应用,日志分析算是找到了两个犀利的工具。

以前的的运维工程师只能凭经验发现和排查故障,现在日志易这样的工具软件则能做到从日志产生到搜索分析出结果只有几秒钟的延时,实现自动检测,自动发现故障以及自动告警。

除了搜索,其实日志易做的是数据整个的流动链条:采集、搜索、分析、可视化。

日志最原始的状态是文本,属于非结构化数据,不如结构化数据那么容易处理,日志易则能够通过抽取字段,将日志数据从非结构化转成结构化,从而大幅度提升日志的查询、分析效率,从而进行高效故障排查、关联分析和预警。

日志易不仅仅为服务器、网络、应用进行全方位监控,它还能够自动识别这些设备、应用产生的各种信息,或者根据运维工程师的需要进行信息的调取和分析,或者根据营销需求来挖掘用户行为。

无疑,这就是日志分析技术的未来趋势,资本市场显然也认同了这一趋势,Splunk 2012年成功登陆纳斯达克,上市首日估价暴涨109%,市值近16亿美元;而到了今年12月,Splunk的市值已经达到了110亿美元!

而作为Splunk的追随者,日志易也在2014年3月获得真格基金等投资者1400万元天使投资; 并在2015年12月获得红杉资本中国基金6000万元A轮投资。“今年第四季度可以实现盈亏平衡,明年应该可以盈利。我们部署版的客户已经达到了三位数,招商银行、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移动……都是我们的客户”,对于目前创业取得的成绩,陈军还算满意。

但这并非终点,由于积累了可观的银行、保险、基金等拥有优质数据的客户,日志易能做的不只是运维日志搜索与分析,还能够根据业务日志,在不影响交易系统的前提下可视化统计业务情况,让企业能对经营情况了如指掌。再加上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能够找到具体的落地场景,并在有效的数据中去验证优化算法,有了持续的优质数据的喂食,对于一款志在打造通用型智能运维软件的日志易来说,这样的资源优势自然让对手眼红。

当然数据还是没在日志易手中,BAT大佬也都在不同场合表达了数据是能源,是金矿的论述。这一点都没错。但当你手中没有那么多优质数据的时候,或许卖不断改进的工具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也许你听过这个故事:在美国西部的淘金狂潮中,许多人都涌向西部,前赴后继地疯狂淘金。不过当时去西部淘金的人中,大多数淘金人没挣到多少钱,而真正发财的是那些卖水、铁锹、铲子、篮子、牛仔裤一类的人。

上一篇:2017.11.27~2017.12.3投
下一篇:博通提11名高通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