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刺绣作品镌刻时代记忆[多图]

刺绣作品相关小知识,以下是陈克:刺绣作品镌刻时代记忆知识相关内容:

  陈克运用多种材料绘画石梁飞瀑。本文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1987年,陈克与台州绣衣厂厂长合影。

  1986年,陈克在设计绣衣。

  陈克一家,摄于2015年。

  人物名片

  陈克,1945年出生于建德市,是台州刺绣的灵魂人物。台绣是台州一个独具魅力的“艺术瑰宝”,有着百余年的历史,作为“台绣”的第二代传人,毕业于浙江美院附中的陈克在继承传统和创新发展中,博采众长,将“台绣”这一民间艺术推向多样化。他于1986年设计的“全雕叠袖旗袍”获国际金奖;1990年创新开发“彩绘绣全雕绣衣”;1997年和2016年,先后被授予“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第三届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等称号,是台州进入世界级手工艺大师名册的人。

  台州进入世界级大师行列的人

  2016年4月12日,江苏省工艺美术馆里,正在进行“第三届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地区评审活动。评选现场,摆放于展厅的鼻烟壶内画、漆画、珐琅彩和刺绣等各类作品,让人眼花缭乱。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们,对于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工艺美术品进行认真鉴别。

  而后的颁奖会上,一位72岁的老人安静地坐在台下,他眯着眼睛,脸上没有多余的表情。突然,他身边的观众站起了身,一齐望向他。没有一个人说话,他们只是默默地、微笑着注视着眼前的这位长者。老人诧异地回过头,似乎还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但短暂的沉默后,会场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原来,眼前的这位老人,获得了“第三届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的称号。

  老人名叫陈克,来自东海之滨的台州。半个世纪以来,他一直默默坚守着刺绣这门技艺,普通的针线和布在那双粗糙的大手中仿佛有了灵性,经他手设计出来的刺绣品,亦如工艺品般精美。这些普通的针线和布亦成就了他,使其后来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和浙江省省级“台州刺绣”传承代表人。

  在开头提到的那场评审活动中,有近百件参评作品,涵盖了中国工艺美术的全部品种类别,也代表了当今中国手工艺品的顶尖水平。陈克选送的作品名为《非常漂亮的鱼》。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执行主席王山后来说:“虽然图案是鱼这种中国常见的吉祥物,在刺绣的材料、针法上也趋于传统,但是作品的造型极具现代感,绣在桑蚕丝绡上的两尾黑色金鱼,几欲冲出画面,这种生动的立体感,更符合现代人喜欢‘夺人眼球’的审美趣味。”最后,由联合国教科文参与的世界手工艺组织,把“彩球”抛向了陈克,使他成为台州进入世界级大师行列的人。据了解,在这次评选活动中,中国地区获评的仅有28人,浙冮8人,陈克是我市获此称号的第一人。

  陈克后来说:“我对那次评审抱着不拒不争的态度,如今成功了,是托台州刺绣的福,也托了祖先的福。”在作品《非常漂亮的鱼》中,他使用的是“绣后上彩”的技艺,这种技艺在西周时期就有了,源头久远、根基很深,“传统文化的价值是所积淀的文化精华,可以滋养当代人的心灵。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传统文化是不朽的,也是值得我们这些后人传承的文化瑰宝。我只是起了个头,希望台州能成为‘绣后上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陈克凭借这件作品获评第三届“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殊荣的同时,也让台绣的创新获得了国际艺术界的认可。

  工艺技术与艺术创意应完美结合

  陈克从小习画,家中经济拮据,他就用粉笔头在地上或是用铅笔在纸上涂画。他喜欢画《西游记》《水浒传》以及民间传说里的人物故事,如武松打虎、哪吒闹海和嫦娥奔月等。考上浙江美院附中后,老师马玉如教的色彩课最是吸引他,水色交融、相互渗透和流动的色彩,以及枯润变化的技巧,都让他着迷。

  1964年,19岁的陈克被分配到黄岩海门绣衣联社工作,先后干过煮花工、烫花工、揩花工和描花工。开始,他的恩师应大玉只叫他复样(把白纸复在花稿上依样描),说等笔头练熟了,工针符号弄懂了,再学放档,但不曾想,他这一描就描了几十年。

  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前是陈克对台绣工艺语言、行业知识、设计方法认知及体悟的基本阶段,那么改革开放后,则是他应用传统工艺元素进行创新设计的起步之年。

  1978年,海门放映电影《少林寺》,社会上随即掀起一股“少林寺”热潮。陈克设计了一款《小和尚练功》的图案,再用丝网印,印到白卡其布的平脚短裤兜上。没想到,这个设计在市面上十分走俏——单色印价一毛钱一条,一个晚上可印2000条,与当时一天工资只有1.4元相比,真是赚翻了!

  还有一次,陈克为洪家一家绣衣厂,设计了一款镶丝绒印英国女王像的绣衣,报价为每件1.1元。结果1000件绣衣(片)一个晚上搞定,抵得上他一年的工资。

  那个年头,电风扇、黑白电视机都是有钱人家的“宝贝”,主妇们都要弄个“罩”,把它们护起来。为此陈克设计了名为《红梅赞》的电视机罩以及《飞天》和《嫦娥奔月》的电风扇罩,让高雅的刺绣艺术步入寻常百姓家。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个体和乡镇企业等小型绣衣厂不断涌现,但创业者们缺少专业技术,于是就来找陈克帮忙设计。那段时间,陈克不知画了多少张手巾花稿、背心和衬衫花稿等,也复制了他们带来的国外来样。活做“杂”了,没有出国机会的他却对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行情了如指掌。

  1985年,他揽工入艺,潜心创作了“真丝全雕叠袖旗袍”,让他一举成名。在创作设计中,他运用自己独特的创新理念和审美态度,突破传统服饰样式的单一性,力求表现出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精美端庄的气质。该作品以崭新的艺术格调、高贵典雅的中国气派和精美的传统绣艺,赢得业内的好评,震撼了世界服装艺坛。

  让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焕发新活力

  提及刺绣,浮现于人们脑海的画面是:一个温婉的女子,端坐在亭台楼阁上,一双灵巧的玉手,一根绣花针,一针一线缝制着女儿家的心思,诗意而浪漫。

  在传统观念里,这些针线活儿就应该是女人做的事情,但陈克,颠覆了这样的传统。

  许多设计师都是沿着“一看、二学、三变”的三步曲走过来的,这其中,“看”是吸收,“学”是模仿,那什么是“变”呢?陈克说,变就是创新。通过画笔和绣针宣泄自己的创意冲动,但是要使这种冲动实现独特的艺术魅力,则需要博览各门工艺。

  陈克设计了许多与刺绣有关的产品,但它们都有一个特点:贴近人们的生活。早期,他沿袭师傅的路径,为外销设计衣、巾、鞋和帽,也有为内销设计的手巾、丝巾、枕套、床围、电风扇罩和电视机罩等;青壮年时期,他则注重于设计精工、重工绣的披巾和全雕绣衣裙;1991年,他研发和生产的彩绘绣全雕绣衣,出厂价每套1800元,而杭州香格里拉商场却以3600元出售,非常好销;后期,他才进入观赏绣画的系列创作之中。

  但所有的这些创作,都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陈克感言,多亏改革开放后乡镇及个体绣衣经营企业的推波助澜,他的彩绘绣工艺才得以在市场获得活力。

  多年来,他还一直在尝试多种风格的观赏绣画,包揽了国画写意泼墨、国画工笔画、农民装饰画、油画、水彩画、抽象画等。他从不断试验和探索中,悟出了“材质美”,认为物象的金、木、水、火、石等,被大自然赋予一种新的“视觉质感”,“若能够绣出这等‘质感’的艺术品,才是动人心魄。”已有的刺绣题材,从花鸟虫鱼、风景、动物和静物,到人物肖像,陈克都一一尝试遍了,最终,他找到了高清晰的人物绣和风景绣的精髓所在。

  除此之外,他还特别关注其它绣种,比如湖南湘绣与苏绣中的双面绣有异曲同工之处,那么台绣为何不也去尝试一下呢?经过多次试验,陈克终于突破“在一根线上正反要染双色”的技术难关,利用自己的专利技术,绣出别样的双面异彩绣作品《宝马》。

  作为台州刺绣发展的重要见证人,从“老台绣”到“新台绣”,陈克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从花稿的整理归档到筹备技术情报资料室;从搜集绣衣花样本到整理,并编写包含台州刺绣两百多种针法的《绣花针法集》;从设立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到新产品的研究开发;直至整理编写《台州刺绣现状调查札记》《全雕绣衣制作工艺》和《中国台绣历史和文化特征》等书,在台州刺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发掘、保护、整理和传承上,陈克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

  退休后的陈克,加盟到台州银河制衣有限公司(现浙江台绣服饰有限公司),继续释放自己的能量。他对台州刺绣工艺的研发和文化传承竭尽余力,吸纳第三代设计师林霞为台绣第三代传承人,为台州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和作用。

  如今,老人年迈,为了赶制作品,听不清声音的他常常依靠助听器来开展工作。“刺绣手工艺人是一群特别值得关注的群体,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台州刺绣、台绣品牌才能从弱到强,从引进洋品牌到台州品牌走向世界,实现逆转。”陈克说。

以上陈克:刺绣作品镌刻时代记忆相关所有内容(含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刺绣作品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联系站长删除

上一篇:他们是这样得逞的
下一篇:重磅!2020浙江高考